滬十里洋場
上海跑馬總會 (Shanghai Race Club)俗稱跑馬廳,位於中國上海市市中心的黃浦區,現已拆卸並改建成人民公園和人民廣場。
申萬國樂園
上海跑馬總會在隨後80年的故事,與香港賽馬會的發展非常相似,都被界定為在各自地區上流社會賽馬的權威性機構。
1900年代初期,甚至有指定的比賽和獎杯“挑戰杯”,
歷程要點
晚清時歷史:
上海跑馬總會曾三易其地:
1848-04-17 和18,尚存一份《日本憲報》剪報,是J. F.麥基利哥先生的藏品,提到上海舉行首屆大賽馬。
1850, 道光三十年, 英國商人霍格(W.HOGG)、吉勃(T.D.GIBB).蘭雷(LANGLEY)、派金(W.W.PAKIN)、韋勃(E.WEBB)5人組織跑馬總會,自任董事。
在現南京東路、河南中路交界,以每畝不足10兩銀子的價格「永租」土地81畝,開闢了第一個跑馬場,俗稱老公園,跑道直徑800碼,面積731.52平方米。
由於場地太小,騎手經常把馬騎到外邊的泥石路上,人們把這些路稱作馬路,即現在稱城市街道為馬路的緣由。
1851, 開始第一次賽馬,前後共賽了7次。
1853, 小刀會佔領上海縣城,數萬華人避居租界,造成地價飛漲。
1854, 跑馬總會將南京路、河南路口的老公園分10塊每畝超過200兩銀子的價格賣出。
在當時租界的西部,今南京東路西段浙江中路到西藏路兩側,以9,700兩銀子的代價圈地170畝建造了第二個跑馬場,新公園。
稱新公園。湖北路、浙江路、芝罘路、西藏路、北海路,形成一個環路,即當年第二個跑馬場的原址。
1860, 太平軍進攻蘇杭一帶,數十萬華人避居上海租界,租界地價再度飛漲。
1861, 咸豐十一年,跑馬總會成員已達25人。又以100,036兩銀子的價格高價出售新公園。
1862, 以低價購進泥城橋以西土地,闢築第三個跑馬場。
當時霍格與英國駐滬領事一同向上海道台提出,要求劃出租界以西,護界浜(今西藏路)以西地段,建一條長1.25英里(2012.25米)、寬60尺(6.096米)的跑馬道。
在清政府同意下, 霍格用低價強徵了西藏中路以西、南京西路以南、黃陂南路以東、武勝路以北的農田466畝,每畝折價僅25兩銀子。
當時場地中間還有一個70餘座房子的村莊,霍格等人強行以30兩1畝地,100兩1座房的低價買下,在清政府和英國人的重壓之下, 廣大農戶根本無力抗爭。
1908, 跑馬場有正式會員320人,其他會員500人,每人每月繳會費10元。
1909, 宣統元年以前,採用掛牌定額分彩的方式,由各賭攤的老闆向跑馬廳交納保證金後在場內設攤開賭,盈虧由攤主負責,跑馬廳坐收盈利。
民國後歷史:
1920,香檳票、獨贏票2種彩票的收入達14,139多萬銀元,平均每年獲利700多萬銀元。
1932, 上海跑馬總會拆除了舊屋,花費200萬兩白銀,由英資馬海洋行設計,重建成一座鋼筋混凝土結構,100多米長,4層高的新樓,建築面積21000平方米。外觀屬於古典主義造型.
底層是售票處和領獎處,二樓是會員俱樂部,三樓是會員包廂,四樓是職員宿舍。內部 裝飾富麗堂皇。
跑馬廳內還有上海地區第一個游泳池。跑馬廳當時稱為遠東最好的跑馬場。
1936, 跑馬總會成為萬國體育會的債務擔保人,收買了萬國體育會5/8的股票。
1938, 全部接收了萬國體育會的財產,跑馬總會成了整個跑馬廳所有場地的真正主人。
1939, 抗日戰爭前夕,跑馬總會尚積餘2,000多萬元。
1941, 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日軍進佔租界,跑馬總會也被日軍佔領。
1945, 10月,日本戰敗,英國董事才返回跑馬廳,重新恢復活動。
1946, 江蘇江陰北門人鄧仲和,他先後向英國人購下南京路外灘的匯中飯店和南京西路的仙樂舞館兩處地產,
創中國人購買外國人產業的先例。他還在財長宋子文擔保下買下24層國際飯店和跑馬廰。
1947, 4月9日,向香港政府按公司登記法註冊成3個公司:
上海跑馬總會場地有限公司(草地跑道)
此外,中間的430畝公共體育場,仍用萬國體育會的名義向外聯繫;
以上4個單位,實質是跑馬總會一家。
當時,上海市政府礙於戰後的民眾情緒,沒有批准跑馬廳再開辦賽馬。
但要市政府在郊區以10倍的土地建成賽馬場與之交換,
後因共軍接近上海,未成事實。
國共內戰時期,跑馬場曾經被用作美軍的俱樂部。
解放後歷史:
1954, 5月31日,跑馬總會所有建築物由人民政府接管,跑馬總會大樓改為上海圖書館。
1957, 在黃坡北路190號興建上海體育宮。以後又修建了上海市人大辦公樓(後重建為上海市府辦公樓─人民大廈)、上海博物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等建築。
1992, 9月14日,人民廣場綜合改造工程開工。
1997, 上海體育宮遷至大渡河路1860號,原址被建為上海大劇院。
1997, 上海圖書館遷至淮海中路新館,上海美術館進駐原跑馬總會大樓。
2008, 上海跑馬總會在現任主席拜倫康士坦保的領導下,重新開放。
p>
“.上海跑馬總會, 通過巧妙地運用技術和創造一個值得信賴的商業環境, 旨在使每一位中國大陸熱愛賽馬人士都可擁有賽馬”。 P>
概述總論
其實, 無論如何, 近年來, 上海跑馬總會依希只恢復了一個赛馬俱樂部網站而已。
參考資料
在20世紀初,來自上海的馬匹時有南下, 遠道挑戰香港錦標與榮譽。
人事亦然。
源自上海,並在香港賽馬歷史建立彪炳戰績, 創下生動紀錄如下:
著名騎師:
著名的馬匹:
絲光 —(馬主: 埃里克·穆勒),上海最快的馬贏得香港冠軍杯和香港三冠王
小麥農田 —(馬主: 傑克 李岱),在20世紀20年代三次贏得冠軍杯
著名的會員:
遮打爵士, 凱瑟克爵士, 沙宣爵士, 嘉道理爵士, 甘銘, 艾力·摩拿, 利昂思高先生與艾蓮思高太太
著名練馬師:
蘇芬諾夫 — 俄藉、1933年上海練馬,1940年到港,1956年起香港當練馬師。
張學文 — 戰前在上海做馬房助手,1950年到港做馬伕、及其升馬房助手,於1962年當練馬師。
李殿林 — 山東人、1939年上海練馬, 1948年到港,1949-60年當馬房助手、1960年當練馬師。
吳志林 –1939年在上海做馬伕運馬來港、1946年升馬房助手、1958年升練馬師,當年副手為其兄吳志超。
譚文居 — 上海人,上海馬房助手及馬伕,1949年入香港馬會當馬房助手,1968年任練馬師。
王筱紅 — 戰前在上海做馬伕、1931年到港做練馬師,1971年退休。
相關連結